11月17日,小鹏汽车(NYSE:XPEV/HK.09868)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财务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116,007台,同比增长149.3%,环比增长12.4%,创下单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
主要财务指标方面,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为人民币203.8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01.8%,并较2025年第二季度上升11.5%,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1%,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毛利率为13.1%,较2024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
截至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83.3亿元,较2025年6月30日增加约7.6亿元,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
从财报来看,截至2025年9月30日,小鹏汽车拥有共计690家门店,覆盖242座城市。小鹏汽车自营充电站网络进一步扩展至2,676座充电站,包括1,623座小鹏S4及S5超快充站。
“2025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各项关键经营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再创新高。”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我们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正处在高速扩张的早期阶段,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面向规模量产的目标加速前进。我坚信小鹏汽车会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围绕物理AI应用,我们会打造一个强大的产品技术体系和商业生态,为全球的客户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技术研发相关的收入释放出更大的潜力,我们的公司综合毛利率在第三季度首次突破20%。”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公司经营的持续改善让我们更加笃定地投入物理AI研发,与此同时,我们期待与更多全球商业和技术合作伙伴一起扩大物理AI应用的生态,形成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今年8月,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未来AI豪华轿跑,共发布702长续航Ultra、820超长续航Ultra、750四驱高性能Ultra与750四驱鹏翼Ultra四款车型。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万台,创小鹏汽车新车上市最快破万纪录。
国际化进展不断。今年9月8日,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于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启幕。小鹏携全新小鹏P7、2025款小鹏G6等五款车型亮相,并同步展出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当时,小鹏汽车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将正式启用,作为品牌全球第九大研发中心,其与硅谷、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形成协同,加速技术创新与本地化落地。
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小鹏汽车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顺利量产下线。未来,小鹏汽车计划在麦格纳工厂投产更多涵盖不同品类的车型,包括纯电平台轿车、中型 SUV、中小型SUV以及超电车型等,进一步丰富小鹏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产品矩阵。
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海外市场扩张速度显著。9月,小鹏汽车正式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五国市场。10月,小鹏汽车在欧亚非市场均取得关键突破,接连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等七国市场。小鹏汽车还在海外加速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正式上线品牌充电站,为其具备800V超充能力的小鹏G6、X9等主力车型提供属地化的充电支持。2025年1-9月,小鹏汽车海外累计交付量达29,706辆,同比增长超过125%,并在丹麦、挪威等10个国家,位列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10月12日,小鹏汇天在迪拜举办“陆地航母”首场国际品鉴会,正式开启全球化之路。汇天发布其国际新品牌“ARIDGE”,及以汉字“飞”为设计灵感的全新品牌Logo。同时,汇天宣布位于广州的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已于9月底全面竣工,为2026年量产交付做好生产准备。在现场,汇天与阿联酋Ali & Sons集团、卡塔尔Almana集团、科威特AlSayer集团和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签订中东地区首批600台飞行汽车订购协议,创下该领域海外最大批量订购纪录。
在11月5日举办的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围绕“物理AI”发布了四项重要应用,包括小鹏第二代VLA、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勾勒出物理AI未来出行的清晰图景。何小鹏正式宣布,小鹏汽车的定位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正式推出全新一代增程技术解决方案鲲鹏超级增程备受关注。它终结传统增程用户面临的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综合能耗高、亏电动力弱、增程噪音大的五大痛点,并宣布首发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即日起开启预售。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小鹏X9超级增程将于11月20日正式上市。
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预期是,汽车总交付量将介于125,000台至132,000台,同比增加36.6%至44.3%。总营收将介于215亿元至230亿元,按年增加约33.5%至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