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地处东北腹地,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袜业名城”、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素有“中国棉袜之都”之称。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孙宪超/摄
三友袜业生产车间。孙宪超/摄
自1936年生产出第一双袜子,辽源以纺织袜业为代表,成为区域轻纺行业中心,一度被誉为“东北小上海”。如今,辽源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塑造了国内棉袜产业“南有诸暨,北有辽源”的市场格局。
辽源市的制袜企业主要集中于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这里是国家袜子标准制定和检测基地、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专业生产棉袜的大型工业园区,每年生产棉袜达35亿双,全口径年产值达120亿元。每天有千万双产自辽源的袜子走向全国,并销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辽源市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辽源市制袜产业正在通过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传统制袜企业向智能工厂转型,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725项知识产权护航
霜降过后,辽源市的最低气温已经降至-8℃,在吉林省东北袜业园织袜有限公司(下称“东北袜业园”)的生产车间里,身穿浅蓝色半袖工装的工人们,在烫印、订标、包装等不同的岗位,紧张而有序地投入生产工作。
“公司拥有意大利罗纳地、韩国兄弟等国际先进设备4000余台(套),是阿迪达斯、彪马、新百伦、POLO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定点生产企业。”东北袜业园产品经理白春伟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做专业运动袜产品供应商,从2009年开始就为阿迪达斯生产运动袜,公司目前是阿迪达斯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袜子代工工厂,美国NBA球场上很多球员穿的阿迪达斯运动袜即产自公司。
目前,东北袜业园为传统棉袜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含量:耐高温400℃以上的纳米亚胺防火袜、注入导电银纤维的防静电袜、在冬奥会期间大放异彩的自发热滑雪袜等一系列科技功能性袜品,在这里皆有生产。
辽源市三友袜业有限公司(下称“三友袜业”)成立于2015年,公司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棉袜为主,从2017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公司自有袜机400多台(套),每年产销袜子1000万双左右,半数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三友袜业负责人曹建会表示,每年的7月和12月,国内一二线批发商云集辽源,7月主要订购秋冬款,12月订购次年的夏款。
三友袜业生产的袜子全部是自主研发,现阶段,曹建会日常主要工作是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袜子作为人们刚性需求属性并未改变,因此,棉袜行业仍然面临广阔发展空间。”曹建会说,只有将产品研发放在第一位,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已形成原料供给、生产制造、研发创新、袜机制造、物流保障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袜企不出园区就可享受到上下游支撑保障。目前,各类入园企业已达1210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99家,电商企业375家),拥有袜机设备等4.1万台(套),园区直接间接提供就业4.5万人,其中包括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就业,创办各类企业400余家,带动就业1.2万人。
“在园区内,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不在少数。”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园区拥有知识产权72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外观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专利633项,正在申请专利94项,取得国家级、省级以上资质荣誉130多项。
智能袜机加快产业升级
在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越来越多的袜企开始使用自动缝头一体袜机等智能化设备,打造智能工厂。
“我们已经将传统织袜机全部淘汰,现在的400台(套)织袜机中,自动缝头一体袜机和双针机各占一半。”曹建会说。
前述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织造流程为织造、缝头、定型、包装四道工序,其间产品流转均为人工操作,耗时长易出错。自动缝头一体袜机则是利用智能设备将织造与缝头两道工序相结合,通过安装数据计量元件,抓取袜机电控系统内记录的数据,利用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数据系统,让袜机与袜机间、袜机与电脑间形成物联网连接。
“各工序融入工业物联网模块可视化管理,将纺织机械与大数据云进行信息化互通,对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和监控,生产数据库互联互通,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可视化、实时化。”她表示。
白春伟认为,自动缝头一体袜机是纺织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纺织机械更新换代产品。
“东北袜业园已拥有自动缝头一体袜机1100台,目前还在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更新,最终目标是达到4000台左右的自动缝头一体袜机,完全实现数智化生产的目标。”白春伟说,相比传统纺织袜机,自动缝头一体袜机拥有节省人工、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占地面积以及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舒适度等优点。
白春伟表示,“在我们的智能工厂,从客户选款到最后生产出袜子,用时仅需30分钟左右,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伴随着辽源市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辽源市相关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引导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
据当地媒体此前报道,辽源市正全力实施万台袜机数智化改造工程,支持有关企业推进“智改数转”。目前,在全市4万多台袜机中,智能一体机保有量已达8000多台。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近年成立的德盟欧袜机厂,也可为园区企业制造智能一体机,园区部分企业已经采购并用于生产。
开辟品牌新赛道
辽源袜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辽源是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定点生产企业,但多数企业以代工为主,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认知度方面投入不足,一度导致辽源袜业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有限,难以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成为制约当地制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痛定思痛。为了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瓶颈,近年来,辽源制袜产业持续发力品牌建设,先后注册商标838个。截至目前,辽源市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省级名牌企业17家,省级著名商标企业20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辽源市的自主袜业品牌,亲相见袜业与王楠、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冠军达成代言合作,依托冠军代言人的市场影响力,线上线下齐发力,将名人资源优势与产业制造优势叠加释放,实现了市场效益的转化,不仅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提升了辽源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还为辽源市袜业品牌化发展打通了新渠道,开拓了新赛道。
今年,“辽源袜子”荣获工信部评选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品牌,“亲相见”则荣获“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
伴随袜业品牌建设不断取得成果,辽源市大力发展制袜产业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辽源市已经锚定目标:培育打造全国袜业纺织产业集群。支持袜业纺织扩规模、优化结构、强品牌、促合作。启动实施袜业“上台阶”工程,支持北方袜业集团建设“三园区”,引入研发、原料、印染、袜机制造等环节补链企业。持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百企”升规提质行动,实施袜机数字化、智能转型升级工程,力争每年新增智能袜机3000台。加快构建北美销售网络体系,扩大袜业出口规模。到2027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5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50亿元。到2030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1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