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安联锐视(301042)的联营公司浙江安兴宇联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杭州这座创新之城举办了“安兴宇联产品介绍会”。本次介绍会以“智赋未来,使命必达”为主题,吸引了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媒体代表等齐聚,共同探讨智能机器人产业未来,绘制安联锐视和安兴宇联高质量发展蓝图。
(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业务转型:安联锐视开启机器人新征程
安联锐视作为视觉监控领域的重要企业,此次布局机器人领域并非“从零开始”。其通过持有安兴宇联38%的股份,深度参与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安联锐视总经理李志洋表示,投资安兴宇联是安联锐视在新业务领域的重要探索。随着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和政策红利释放,特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安联锐视期望借此增加利润增长点,未来将全力支持安兴宇联发展,深化与安兴宇联首席科学家孙丙宇教授团队的合作,在条件成熟时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完成并购,实现转型。
当前,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需超20%。光大证券分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特种机器人迎来规模化应用窗口期。安兴宇联选择此时切入特种机器人领域,正是看准了这一机遇。公司聚焦限定空间下的特种机器人细分赛道,致力于成为细分赛道冠军,专注于恶劣或限定空间(如地下管网)的人工替代。
战略定位:聚焦细分赛道,打造领先企业
安兴宇联总经理张洪潮表示,安兴宇联成立于国家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由安联锐视前瞻性部署成立。核心团队实力雄厚,来自浙大、中国科学院等顶尖机构,首席科学家孙丙宇教授负责AI研发及技术前瞻性方向,总经理张洪潮深入研究AI语言行业大模型,部分产品已在杭州市政府等落地。安兴宇联市场定位明确,不与头部企业竞争通用型矩阵智能和大模型,而是专注于特种机器人细分赛道,该赛道具备市场空间大、格局未固化、景气度高等因素。
在本次介绍会上,安兴宇联展示了一系列核心产品。导览机器人接入安兴AI大脑,实现RAG实时检索和多语言讲解,采用多元融合SLAM方案,实现厘米级定位、动态避障及展厅内自主移动,支持定制化浏览路线,具备拟人化交互和安防巡逻功能,产品配置丰富。带电作业工具实现10千伏绝缘体的剥覆和接口处理,覆盖带电接火作业全流程,使作业过程简单化、智能化,已通过国网认证,在多地实际装机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无人机+相关产品中,无人机+光伏清扫机器人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环境,实现精准清扫;无人机+带电作业工具应用于电力巡检运维,避免高空作业风险;重载无人机+吊装工具应用于无人区电力建设,解决运输难题。
目前,安兴宇联研发的导览机器人、攀爬机器人、无人机清理机器人等几款产品已相对成熟,开始得到市场认可。在应用案例方面,无人机可用于光伏板巡检,检测倾斜等问题;重载无人机+吊装工具可用于无人区电力建设材料设备搬运。
(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发展规划:短期目标与业务拓展
安兴宇联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与目标。短期规模目标方面,希望在三到五年内快速增长,达到具备上市公司并购可行性,从而完善安联锐视业务布局。业务拓展方向上,计划将技术往铁路检测维修、城市地下管网巡检等领域拓展。合作模式包括经销商模式、产品代理商模式、项目业务合作人模式等。
技术优势上,安兴宇联的机器人针对地下沟道等限定空间,能在狭小空间(如长度20公分、宽度30公分的电缆沟)完成所有功能。工作环境为危险环境(如墙面渗漏、深水、高温、强电磁干扰等),从控制系统、算法设计到零部件选型均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机器人在特殊环境下能工作且信号可传输。在有限计算资源下,通过算法优化让庞大算法顺利运行,满足大模型计算要求,在降低计算资源和存储需求的同时保证模型精度。
会上,安兴宇联首席科学家孙丙宇教授表示,机器人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从智能化提升分为五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五阶段,研究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使机器人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优化能力。机器人根据场景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群集群机器人。与同业企业相比,安兴宇联具有独特的竞争差异。同业公司主要适用于地面区域执行,更多做配电,而安兴宇联更多做地下和空中机器人,面临负载、尺寸、通用及信号层问题,算法重点是在现有系统上通过进化实现环境感知等要求。
在最后的答疑环节,孙教授就多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提到技术护城河主要体现在有限空间的结构设计、复杂危险环境下的控制系统与算法、模型轻量化技术等方面;未来横向拓展方向包括铁路领域和城市地下管网巡检;与安联锐视的技术协同方向包括图像处理与缺陷检测、传感器融合与纯视觉方案等。
(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此次“安兴宇联产品介绍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安兴宇联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安兴宇联有望在特种机器人细分赛道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冠军。同时,安联锐视与安兴宇联的深度合作,也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智启未来,共赴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