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小商品城(600415)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义支付”跨境收款金额达2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目前,“义支付”国际收款主流币种达到26种,业务范围覆盖超170个国家和地区,助推义乌从“买卖全球”走向“支付全球”。
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核心数字金融平台,“义支付”依托本土化运营优势,持续强化跨境服务能力。聚焦跨境收款环节,通过业务模式创新、资金链路优化等形式,为义乌市场海量的外贸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收款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义支付”先后与多家外资银行达成合作,同时在境内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完成跨境出口直收合作,建立起外资合作银行+境内合作银行跨境结算双通道,极大提升境外收款能力。
据了解,“义支付”前身是“快捷通”,2022年6月,相关部门同意“快捷通”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原实控人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浙江海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快捷通母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小商品城。收购完成后,小商品城获得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
这张互联网支付牌照对原东家来说,可能是无足轻重,但对小商品城和义乌商家们而言,却意义非凡。
小商品城所在的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中心。它不仅带动了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和21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还吸引了超过2万名常驻外商和近9000家外资主体。这些数字使义乌成为全球客商的重要聚集地,被誉为“世界超市”。
在小商品城构建的新型商贸设施中,“义支付”通过Chinagoods平台,可以打通支付通路、降低支付成本、提升客户交易体验等,从而形成互联网支付牌照、征信牌照、保理牌照的金融服务“三驾马车”。
比如说,一家义乌的小商品出口商,以往收到日本客户的日元货款后,需通过外贸公司代收,或通过自主收款,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收款,进行多次的货币兑换才能完成交易,其中不仅手续繁琐,且要占用本就有限的贸易利润。
通过“义支付”,企业可以实现日元收款,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货币兑换,不仅操作简便,还能有效降低汇率风险和兑换成本。
年报显示,纳入小商品城麾下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的2023年,“义支付”累计开通跨境人民币账户超2万个,新增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交易额超85亿元。2024年,“义支付”在跨境金融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性进展,跨境收款总额超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6104.4万元,同比增长274.67%,经营成果超预期。
今年以来,“义支付”深入调研用户需求,针对性地推出了多项产品升级与便利化服务。此外,“义支付”积极与银行联动,上线了非洲本地收款账户。目前,已支持尼日利亚地区奈拉直收,同时还在积极对接肯尼亚、卢旺达等12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本地收款合作。